【盲點駕駛】馬路的隱藏危機|5類人最危險|7點預防盲點駕駛技巧
香港路面的交通意外成因眾多,但不少是因為司機或行人不小心而導致,例如是司機沒有檢查「盲點」位置,確保盲點內沒有其他車定輛、行人或障礙物,便在轉彎、切線或倒車時便發生交通意外。然而為何會有盲點出現?盲點會帶來甚麼危險?今次我們快而保便與大家談談盲點駕駛的成因及預防方法,齊心合力令路面更安全。
甚麼是盲點駕駛?
盲點駕駛是指駕駛者在駕駛過程中,因視野受限而無法察覺周圍的其他車輛、行人或障礙物。這種情況通常在切線、轉彎或倒車時發生。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數字,但從不少交通意外新聞可見,我們見到盲點駕駛的危險性不容小覷,每年也導致許多交通此外,特別是對行人、單車及電單車使用者造成威脅。
盲點駕駛的成因
盲點駕駛的成因有很多,首先,是車輛的設計會導致盲點的出現,當鄰線的後方汽車駛經側鏡可視的範圍後,便會進入短暫的盲點範圍。視乎車速,雖然一般來說鄰線汽車處於盲點的時間不會太長,但若此時主車切線便會撞及鄰線汽車,從而發生交通意外。因應不同車型,它們的後視鏡位置及車身高度,也會影響駕駛者的視野。特別是大型 SUV 及貨車,因車身的高度及闊度,令駕駛者無法時刻清楚看到旁邊的汽車、行人或電單車。
其次,駕駛者的注意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。當駕駛者分心,例如使用手機或與乘客交談時,在切線時更容易忽視盲點。此外,對於新手司機來說,由於對車輛盲點的了解不足,在面對複雜的交通情況時,較難預估與其他物件距離,因此容易犯錯並發碰撞。
環境因素也會加劇盲點駕駛的風險。例如光線不足、惡劣的天氣(如雨、雪或霧)以及複雜的路況都可能影響駕駛者的視線,導致盲點問題更加嚴重。
盲點駕駛高危時段
盲點駕駛意外往往發生在高流量交通時段,尤其香港路面交通繁忙,車輛密集,駕駛者在切線時容易忽視盲點。夜間駕駛同樣風險較高,因為視線受限,尤其在缺乏街燈的路段,駕駛者更容易忽略周圍的情況。
此外,不良天氣也會增加盲點駕駛的風險,例如在雨天或雪天,後視鏡變得模糊,駕駛者較難估計與其他物件的距離,令反應時間變得混亂,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。此外,停車場或住宅區等空間狹小的地方,由於駕駛者需要頻繁轉向,盲點駕駛的風險也隨之增大。
五類人最危險
在盲點駕駛的情況下,五類人特別容易受到影響。首先是行人,特別是處於十字路口及轉彎位,經常處於駕駛者的盲點內,容易遭受意外事故。單車人士及電單車同樣有較大的危險,因為他們的體積較小,容易被駕駛者忽視。
除此之外,在學校區或住宅區,孩子和嬰兒推車也容易處於駕駛者的盲點內,特別是在停車或倒車時,駕駛者很容易忽略他們的存在。
7 點盲點駕駛預防技巧
雖然盲點是不可消除的汽車設計問題,但作為駕駛者,我們可以採取多種預防措施,來降低盲點駕駛的風險。
-
定期清潔睹後鏡、側鏡及車窗,確保有良好的視野。
-
可在鏡面上塗上去水劑,減少雨點在鏡面上積聚而影響視線。
-
確保後視鏡及側鏡的位置正確,能盡量減少盲點的影響。近年不少汽車已配備盲點監測系統,當有其他汽車進入盲點時會發出警告,可有助減少因盲點而帶來的意外。
-
加裝盲點輔助鏡,更容易查看盲點有否障礙物。
-
駕駛者在切線或倒車前,需多次檢查睹後鏡及側鏡,並且必須要轉頭查看盲點,以確保周圍沒有其他車輛或行人,切勿單單依靠睹後鏡及側鏡。
-
與其他汽車保持安全距離,駕駛時要經常環顧四周,了解汽車前後左右的狀態,不要在切線或轉彎時才查看睹後鏡及側鏡。
-
避免與其他汽車長時間平排行駛,否則當遇到緊急情況時便沒有逃走空間。
常見問題
甚麼是駕駛盲點?
盲點駕駛是指駕駛者在駕駛過程中,因視野受限而無法察覺周圍的其他車輛、行人或障礙物。這種情況通常在切線、轉彎或倒車時發生。
如何預防駕駛盲點?
確保後視鏡及側鏡的位置正確,能盡量減少盲點的影響。駕駛者在切線或倒車前,需多次檢查睹後鏡及側鏡,並且必須要轉頭查看盲點,以確保周圍沒有其他車輛或行人,切勿單單依靠睹後鏡及側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