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乘客為先的自動駕駛汽車:對保險的意義

Self Driving Cars

有一個經常被提及的問題 - 哲學家們一直從各個人道觀點討論不休;而汽車製造商在談到這個難題時,亦只能提供極為保守的答案:如果一架自動駕駛汽車在行駛時遇上無法避免的意外,它應該首先顧及車內乘客的安全,還是應該儘量把傷亡數字減到最低,儘管這可能會在過程中對車內乘客造成傷亡?對於這個情況,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和選擇。不過,有一間汽車製造商已經先走一步,為所有顧客下了決定。究竟未來汽車將會如何作出取捨?這對你的汽車保險又會有甚麼影響?繼續看下去吧

決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面對生死決擇,到底應該如何衡量取捨?Mercedes-Benz相信他們已經為顧客們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 - 就是不惜一切代價,拯救顧客的性命。就算車內只有一位乘客,而車外有更多性命有可能遇險,Mercedes車廠仍然認為拯救車內那條性命,是到目前為止最好的選擇。

該公司的駕駛輔助系統經理 Christoph von Hugo 認為:「如果你知道你能至少拯救一個人,那你就應該拯救這一個人,拯救這位車內的乘客。如果你能確定的就只有一件事 - 一條人命將能免受傷害,那將是你首先應該做的事。」這個決定的背後理由,似乎指出了自動駕駛汽車沒有辦法控制自身以外的任何變數這事實。Von Hugo繼續解釋:「你可以犧牲汽車,但這樣做,你仍然無法預料被拯救的人們,在這個複雜的情況下會有甚麼反應,所以你應該拯救你肯定能救到的那一個人。」

這又引起了另一個問題 - 如果你的汽車作出了一個有意識(儘管只是預編程式)的決定,而引致其他人命傷亡,你的汽車保險會為所造成的結果負責嗎?

保險的將來

雖然很多人都認為,當自動駕駛汽車成為主要趨勢時,汽車保險保費將會被大幅減低。不過,這篇文章要探討的是,在意外發生後的情況。現時的趨勢是,當路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無人駕駛車,大部份涉及自動駕駛汽車的交通意外,都是因為其他駕駛者見到汽車沒有司機在駕駛,一時分心所致。

有些人認為無人駕駛汽車能為車主或乘客的疏忽提供開脫,因為他們並不是車輛的操控者。

但2014年一項研究指出了另一個可能性 - 市政府亦應為意外負上部份責任,因為基礎設施不足亦會造成意外發生。市政府應該採取措施,分撥資金,以承擔這類型意外所造成的損失 - 因為自動駕駛汽車將能大幅減少意外發生。

其實,現時已經有類似的撥款,以防止某些行業因要面對較高程度訴訟而出現的財政困難。例如,在美國就有一項兒童疫苗傷害法案,為疫苗製造商提供無過失補償計劃保障,令他們能免受有關接種疫苗者對疫苗產生不良反應的訴訟。如果沒有這類型的法案,有些行業,例如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,將會可能因訴訟而被迫停產。

有些人則認為,汽車製造商應該為其產品所造成的意外負全責。畢竟,那是他們的產品,在排除駕駛者的責任後,汽車製造商需要確保產品能安全地操作。當然,這將會完全改變責任保險的運作模式,甚至令到某些汽車製造商暫停生產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。如果情況真的發展成這樣,汽車製造商將會需要,或受政府規定必須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。

現時的情況

以上提及到的情況,當然仍未出現。世界各地的政府現在才開始討論這個話題。以現時的情況看來,自動駕駛應該不會在2020年代前有足夠的市場滲透度,對汽車市場和保險業造成影響。但我們可以預料到,在2030年代末期,將會有數百萬架自動駕駛汽車在路面行駕,成為主要趨勢。不過,目前市面上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,無論在那個國家,仍然只是受保於現有的汽車保險計劃。

那即是說,根據現時法例,儘管意外發生時車主或駕駛者啟動了自動駕駛系統,他們仍然需要為意外負責。當然,駕駛者或第三者仍然可以另外向汽車製造商提出訴訟,但在法律的層面上,駕駛者/車主(以及他們的保險商)仍然需要為意外對第三者所造成的傷亡或財物損失負責。

故此,如果你正考慮購買設有自動駕駛系統的汽車,你應該確保你能獲得最佳的責任保障,甚至比法例規定的最低限額高一點,因為這項科技仍在發展階段,很可能還有一些漏洞等待解決。除此之外,如果汽車在你的操控下發生意外,亦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收到保險公司的賠償,因為一旦意外是由於自動駕駛系統發生錯誤所致,他們便會先對汽車製造商索取賠償。

如果你對汽車保險有任何問題,請即跟快而保的專家們聯絡。我們將會為你提供最詳盡的資訊,以助你比較各個保險計劃,並提供免費報價!

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個別保險計劃的保障範圍、賠償方式、賠償額及保費等,均以個別保單的條款為準。快而保並不會就上述資訊任何部份的準確性及是否適時而負責。